以太坊價格 以太坊價格
Ctrl+D 以太坊價格
ads
首頁 > SOL > Info

區塊鏈:HLC公鏈沙龍 | 經典區塊鏈設定和HLC的Block DAG選擇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編者按:

今天是5月9日。這一段時間,在認識HLC公鏈DAG技術之前,很多人一直不理解為什么比特幣的打包需要10分鐘,或者為什么區塊要限定在1M。如果放開這兩個限制,不就輕松地解決了比特幣現在的吞吐量的問題了么?而且似乎安全性也不會降低,因為比如說我把出塊周期改成1分鐘,根據比特幣的難度調節機制,一段時間穩定后,難度會調節成現有難度十倍,還是能保證一個出塊周期內平均只會產生一個塊,所以似乎也沒有安全性的問題。這么簡單的方案,改幾個參數就可以解決了(事實上早期的某些競爭幣也就是這么做的),為什么中本聰這么不去做?HLC公鏈團隊的技術沙龍上,我們仔細聊了這個話題。

出塊時間和傳播時間矛盾

你細想下,又覺得哪兒不對。既然要解決擴容問題,那自然是多多益善。既然改成一分鐘就提高十倍,那我改成一秒鐘呢?豈不是就提高了600倍了,吞吐量就可以到4200TPS,已經足夠覆蓋目前大多數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了,這個困擾了行業這么長時間的問題居然就這么簡單地解決了?

相信你此時已經發現問題不對了,區塊的傳播是需要時間的,這其中包括節點帶寬的限制,地理位置的遠近,驗證區塊的開銷等.HLC公鏈團隊根據論文InformationpropagationintheBitcoinnetwork中的數據,2013年的時候需要40秒才能傳遍95%的網絡。根據BitcoinStats的數據,近期(2017年)也需要13秒才能傳遍90%的網絡。所以,根據最長鏈規則,出塊周期必須遠大于區塊傳播時間才能保證區塊在全網是同步的,不會分叉。

區塊鏈設定

時間到了2019年,區塊鏈的可伸縮性(scalability,本文沒有使用可擴展性以免和extensibility混淆),似乎早就不是問題.因為高吞吐量的項目其實非常多。現在最被大家熟知應該是EOS了,實際的吞吐量能夠達到3000TPS。事實上,Ripple,Stellar,Ziliqa,OmiseGo等知名項目也都有很高的吞吐量。但是似乎可伸縮性的技術探索并未終止,因為不同的網絡設定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數據,拋開具體的網絡設定單談可伸縮性意義不是太大。

Ethlance即將發布Ethlance V 2.0,現已支持使用zkSync測試:基于ETH的去中心化就業市場Ethlance在推特上表示即將發布Ethlance V 2.0,現在用戶已可以使用團隊選定的zkSync二層擴容解決方案進行測試。官方表示,將重新推出首個非托管、抗審查、完全免費的工作門戶網站。[2021/5/22 22:32:22]

經典區塊鏈設定和HLC的BlockDAG選擇HLC關注的主流擴容方案

HLC公鏈開發團隊的視野之內,目前主流的擴容方式有如下幾種,事實上每種技術都有各自優勢以及適用場景,我們認為理想的擴容方案是綜合方案,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擴容。

1.類Proof-of-Authority(PoA)

這里的類PoA是指只有少數權威出塊節點的協議,比如說,EOS的DelegatedProof-Of-Stake(DPoS)和Ripple的InterledgerProtocol(ILP),Stellar的StellarConsensusProtocol(SCP)等。共識成本較低,加上出塊節點彼此可知,也可以提高硬件性能,自然是可伸縮的。顯然,這是一種偏中心化的方案。所以,類PoA的設定是基于對于權威節點的信任。

2.鏈下技術

也叫二層擴容(Layer-2Scaling)比特幣的閃電網絡(LightningNetwork),還有基于以太的Plasma協議(目前OmiseGO已經使用),都是典型的鏈下技術。也就是說,只有部分交易才會最終會上鏈,其他的交易要么把中間交易丟棄,如閃電網絡;要么記錄在更下一層,比如說Plasma,交易不需要上鏈,所以理論上不存在吞吐量的上限。鏈下技術的設定是基于部分交易不需要上鏈以及網關的安全性。

Bitcoin Group SE任命Per Hlawatschek擔任首席信息官:德國數字貨幣交易所Bitcoin Group SE為執行其增長戰略并使其結構專業化,董事會已任命Per Hlawatschek于2021年5月1日加入管理董事會,并擔任首席信息官(CIO)。(DGAP)[2021/5/10 21:43:52]

3.分片技術

也叫一層擴容(Layer-1Scaling),既然吞吐量的成本在于共識節點過多,那把共識節點分成若干個小組,即分片或者共識組,片內只有少數節點,共識效率自然就高,而且每個分片可以并行的共識.顯然,共識組的減小意味著每個分片聚集的資源也相應的減少,對于Proof-Of-Work(PoW)來說,就是聚集的算力減少,同時跨片的交易成本也增加。所以分片的設定是基于,分片內足夠可信,以及跨片交易不會過于頻繁。

4.多區塊技術

這個技術的思路比較多,一般來說就是會有多種類型的區塊,有難度較大,出塊周期較長的區塊以保證安全性,稱為快區塊;也有難度較低出塊周期較短以提高交易吞吐量。這類技術知名項目不多,但是協議不少,比如說BitcoinNG,FruitChain等,混合共識的設定是允許難度較小快速區塊的存在。

5.混合共識技術

這類技術的特點就是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選舉出一個規模較小人數大致確定的委員會,然后通過許可鏈的協議進行共識(一般是PBFT)。等于把非許可鏈轉換成了許可鏈,自然也會有許可鏈特有的一些優勢,比如說共識效率高,再比如說最終確認性(Finality),所以宣稱支持最終確認性的公鏈項目基本上都是這種思路。最知名的協議有Algorand,其中的VRF算法被許多項目用來去中心地隨機選取一組節點。混合共識技術的設定,相信隨機算法選出的委員會是可靠的,以及能接受許可鏈協議的1/3的網絡安全性。

6.圖形結構賬本最符合中本聰理想的區塊鏈擴容方案

HECO首個跨鏈借貸FilDA新增資產種類HDOT、HBCH、HLTC:據悉,隨著HECO生態資產逐漸豐富,HECO首個跨鏈借貸FilDA于1月17日,增加支付H系資產HDOT,HBCH,HLTC等,至此FilDA借貸已支持10個幣種的借貸,分別為:HUSD,HT,HFIL,ELA,HPT,ETH,HBTC,HDOT,HBCH,HLTC。

FilDA.io是首個基于火幣生態鏈HECO的跨鏈借貸項目,旨在打造全球領先的H系資產+以太坊++FIL+ELA等多鏈資產的去中心化金融綜合服務平臺。[2021/1/17 16:22:38]

典型的就是HLC公鏈團隊研究的DAG技術。DAG技術解決的是上述提到的出塊時間和傳播時間的矛盾,因為出塊時間過快,在傳播時間不得不考慮的情況下,必然會增加分叉,長時間的分叉會導致網絡的不一致,所以DAG歸根結底也是解決分叉的問題。目前DAG技術的知名項目有,IOTA,ByteBall以及NANO,目前這些項目都是采用偏中心化的共識方案解決分叉問題,造成許多用戶誤會DAG的共識方案只能用中心化的方案解決。事實上,DAG技術是目前最符合中本聰的理想的區塊鏈設定的擴容方案,自然DAG技術也是可以解決中心化的問題。DAG技術目前看來最大的問題跟多區塊技術和混合共識技術一樣,由于每個節點需要處理所有交易,無法解決理論上的無限擴容,所以采用DAG技術的設定是要能接受無法無限擴容以及區塊中交易重復的問題。

需要指出,這里并沒有提到Proof-of-Stake,因為區塊鏈擴容的瓶頸并不在于挖礦,PoW同樣可以做到很高的吞吐量。PoS更多地是為了解決PoW能耗的問題。

經典區塊鏈設定和HLC的BlockDAG選擇HLC構思的經典區塊鏈設定

逾2195枚BTC從以36xhLQ開頭錢包地址轉出 價值超2500萬美元:據Block.Info大額播報數據顯示:北京時間2020年8月1日14:15:29,2195.47045117枚BTC從以36xhLQ開頭錢包地址轉出至多地址,按當時價格價值25,197,479.33美元,交易哈希ba0003d51b7f9b087171710f31a7cf26ea259170b200eff4de671de4029c0efd[2020/8/1]

根據比特幣的白皮書中描述,比特幣的目的是要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支付網絡,并通過算力投票的方式來保證公平。事實上,比特幣運行10年后,現實的情況已經違背了中本聰的初衷,60%的算力集中在前五大礦池,手續費已經高昂到接近1美元每筆,以至于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是價值存儲網絡,這明顯違背了中本聰的初衷。因此,HLC公鏈的同人們需要明確比特幣的理想的設定是什么,在此基礎上有哪些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擴容能力,我們稱這樣的設定為經典區塊鏈設定.我們認為該設定需要滿足如下方面:

1.自由地加入或退出網絡

這也是非許可鏈和許可鏈最大的區別,從這個角度來講,比特幣即使算力如此集中,也是滿足的。因為礦池是衍生的服務,跟比特幣的協議無關,但是EOS的超級節點就不滿足了。

2.公平地激勵機制

公鏈不屬于任何組織,所以不是通過商業公司的盈利或者捐贈來維持鏈的運行,而是有一套激勵機制,能讓礦工通過挖礦獲利來保證。公平的意思是付出了多大的工作,得到相對相應比例的回報,也就是激勵相容。這也是目前比特幣最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機會成本

嚴格意義從概率的角度來講,礦工加不加入礦池,得到的回報都是一樣的,扣除礦池的抽成,不加入礦池似乎還高一點。但是機會成本太高了,比如說某個礦工擁有全網千分之一的算力,如果時間足夠長的話,他得到的匯報大致也相當于千分之一的獎勵。但是由于他獲得獎勵的形式只有挖到礦,所以他要做好大部分時間得不到獎勵,然后等待突然某個瞬間挖到一個區塊得到大額獎勵來填補之前的成本。因為承受巨大的心理和成本壓力。所以最終他不得不加入礦池,從而加劇了礦池的中心化。

ETHLend將于今晚20時發放空投:ETHLend此前宣布,在1月19日格林尼治時間12點(北京時間今晚20時),將為Eidoo錢包用戶發放1.5萬Lend空投。他們同時稱由于ETH網絡擁堵,全部發放完畢可能需要幾個星期。[2018/1/19]

挖礦效率

挖礦效率指投入單位成本能產生的挖礦收益,事實上由于ASIC礦機存在,礦機的成本相對挖礦效率是遠大于用同樣成本的常規計算機。這種效率不單只針對PoW,PoS也需要考慮,比如說,擁有同樣份額(Stake)的兩個礦工,如果某個礦工挖礦的效率比另一個更高,那就是不公平的。

值得提出來的是,公平的激勵機制并不一定代表較低的準入門檻,根據比特幣的設想,隨著難度的增加,門檻也一定是越來越高的。也許剛開始筆記本都能挖礦,到后來只能服務器,最后來只能是礦場。但是這個過程應該是緩慢的,而且機會成本應該和擁有的算力是大體相當的,這樣才能保證即使難度相當大了,算力也不至于壟斷到幾個礦池中間。

HLC公鏈目前采用的BlockDAG的準入門檻只是相對傳統區塊鏈來說較低。比如BlockDAG來說,隨著網絡的發展,難度的增加,到達吞吐量的極限后,網絡的門檻也會逐漸增高,比如說網絡前期可能算力排名在前一萬的機器可以參與挖礦,到達極限后,可能只有算力排名前一千的機器才能挖到礦了。但是這個門檻的提高跟區塊鏈門檻提高的本質區別在,BlockDAG的機會成本并沒有顯著增加。還以上述的例子來講,該礦工擁有千分之一的算力,比如在網絡中算力排行前500,他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算力來挖礦,而不是非得加入某個礦池。這樣網絡還是能保持較高的去中心化程度。

3.強容錯性

這里的容錯性,指網絡能承受任何非正常工作的節點的比例,包括網絡卡頓,惡意攻擊等。作為一個完全去中心且由算法驅動的網絡,最理想的情況就是50%的容錯性了,也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不考慮自私挖礦等特殊攻擊行為,比特幣理論上能達到50%的容錯性,所以要推翻一筆比特幣的已經確認的交易要擁有超過50%的算力,也就是所謂的51%攻擊。50%的算力是比較嚴格的,也有許多算法不能保證50%,比如說PBFT只能保證1/3,但是對于大部分場景也是很理想了。

4.高伸縮性

這點從比特幣的設計中來看并沒有體現出來,因為比特幣的交易容量只有理論上的7筆交易每秒,所以才需要擴容。不過比特幣的定位是去中心化的支付網絡,而非去中心化的資產存儲網絡來講,比特幣應該也是希望能具有較高的伸縮性,否則這個目標是無法達到的,姑且認為中本聰當時在安全性和可伸縮性之間沒有找到更好的平衡的方案,當然只能優先安全性。

這里追求高伸縮,理想的情況下應該是首先得保證公鏈本身的伸縮能力,再去考慮和其他擴容方案結合比如說鏈下或者分片。就好像組建一個團隊,首先考慮的應該是把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最大,而非一旦有新的任務了,就直接去擴充團隊。因為不管網絡怎么拆分,最終劃分的單元始終會遇到擴容的問題。以分片為例,每個分片可以理解為一個獨立的區塊鏈網絡,如果每個分片的可伸縮性足夠強,就可以極大地減少分片的數量,降低分片間通信的成本,此外,由于分片聚集的算力較大,安全性也較高,同時整個網絡的結構也會簡單,好維護。

簡而言之,HLC開發團隊一直以來理解的經典的區塊鏈,應該是自由、公平、安全、高效的區塊鏈,我們稱之為經典的區塊鏈設定。

經典區塊鏈設定和HLC的BlockDAG選擇HLC公鏈底層的BlockDAG(區塊圖)

什么是BlockDAG

我們HLC公鏈采用的BlockDAG首先不是一個特定的共識協議,就跟區塊鏈也不是指特定的一個項目一樣,是相對于區塊鏈而言的一類分布式加密賬本技術。狹義的BlockDAG指圖式的賬本存儲技術,就跟狹義的區塊鏈指的是鏈式賬本技術。但是更廣泛的理解指的是整套圖式賬本的協議或框架,對標區塊鏈是基于鏈式的賬本的協議或框架。

研究過HLC在西安和上海測試新聞的技術愛好者一定發現,BlockDAG和區塊鏈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BlockDAG就是區塊鏈在出塊率較高時,分叉較多時的區塊鏈,所以BlockDAG其實是更一般情況下的區塊鏈,而區塊鏈是BlockDAG在出塊率較低時的特殊情況。唯一的區別是,區塊鏈會把最長鏈之外的區塊全部拋棄,而BlockDAG會保留所有的區塊,這也就是為什么BlockDAG的吞吐量可以很高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HLC技術小組特地提到BlockDAG而非DAG,其實是在強調BlockDAG節點是通過完全去中心化地加入網絡以及得到獎勵的,目前看來只有PoW可以做到這點,所以可以看到BlockDAG的協議基本上都基于PoW。這正是2018年以來行業人士突然意識到BLOCKDAG厲害的原因。強調有沒有區塊本身意義并不大,因為完全可以一個區塊只存放一筆交易,區塊鏈也可以這么做.事實上,目前知名的三大DAG項目IOTA,OByte,NANO的賬本都是DAG,只不過不需要打包區塊,因為每筆交易就是圖中的一個節點。也因此,許多人認為DAG的賬本就是沒有區塊的,這明顯是一種誤區。

為什么HLC的BlockDAG滿足經典的區塊鏈設定

BlockDAG除了是最直觀的和經典區塊鏈模型兼容性最強的擴容方案之外,最關鍵是滿足我們理解的經典區塊鏈設定:

1.自由

BlockDAG的網絡是不存在任何特殊節點的,也不對節點在線與否做要求。

2.公平

BlockDAG跟普通區塊鏈最大的區別在于,BlockDAG是合作機制,而區塊鏈是競爭機制。由于挖出單個區塊的成本相對較低,能在可以接受的預期時間內得到應有的獎勵,所以礦工沒有必要非得加入某個礦池。事實上,合作機制還可以避免自私挖礦,而自私挖礦嚴格也可以理解為公平性的問題。

3.強容錯性

容錯性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共識的問題,即使是BlockDAG如果采用最長鏈的共識算法,同樣也無法保證50%的容錯性。BlockDAG作為一個技術類別,我們評價它的安全性應該是以它能達到的上限為準,事實上,從GHOST協議到后面的SPECTRE,以及最新的PHANTOM和CONFLUX都是基于最重鏈規則,能達到跟比特幣相當的50%容錯性。

4.高伸縮性

這點也許是最沒有爭議的,因為DAG技術在區塊鏈的運用就是為了解決高伸縮性。只是還是強調下DAG沒法做到無限擴容,因為網絡的節點還是會存儲所有的交易,也會收到網絡帶寬等限制。但是對于主流的BlockDAG協議來說,安全性已經和出塊率無關了,所以理論上只要網絡以及節點物理性能能承受,可以無限地提高出塊率。

HLC技術沙龍小結

HLC技術小組從主流區塊鏈擴容不同方案基于不同的設定開始,總結出了我們理解的經典的區塊鏈設定是什么,最后解釋為什么BlockDAG可以滿足經典的區塊鏈設定,這也是HLC公鏈的技術理想。接下來,我們的專欄還要講深入BlockDAG的最重鏈規則,解釋為什么最重鏈能解決區塊鏈的擴容問題。

Tags:DAG區塊鏈HLCDAG價格DAG幣區塊鏈工程專業學什么區塊鏈存證怎么弄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HLC幣HLC價格

SOL
MDB:“亞洲蓋茨比”的奢靡人生:拿國家的錢追求美女,還總追不到

琳達·伊萬格麗斯塔超模琳達·伊萬格麗斯塔曾有句豪氣沖天的名言“沒有一萬美元就不起床”,而今天,有這么一群“新人類”,他們的名言是“沒有1000萬美元就不起床”.

1900/1/1 0:00:00
加密貨幣:孫宇晨豪砸3000萬后波場幣卻大跌!這波“韭菜”不好割

作者:冰辰唐見忘  01:40新浪財經訊,令全球矚目的巴菲特午餐競拍終于落下帷幕,結果卻是如電影劇情般的“巧合”.

1900/1/1 0:00:00
達世幣:比特幣一定會歸零,閃電網絡不是救命稻草

在最新發表的一篇采訪中,DashCore首席執行官RyanTaylor討論了達世幣加密貨幣項目,他認為比特幣將無法長期生存.

1900/1/1 0:00:00
VIE:京東美團申請導航電子地圖資質 因 VIE 結構協議條款受阻

京東和美團均已申請導航電子地圖甲級資質,但申請未獲自然資源部審核通過,主要原因是兩家公司VIE結構協議條款不符合規定。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上述信息.

1900/1/1 0:00:00
POS:從去中心化說起:你所不了解的“共識機制”背后故事

相信很多朋友經常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世界上總有一些詞語或是短語,組成它們的每一個字或者每一個詞你都認識,但當它們拼接在一起之后,你卻感覺這個東西如同天書一樣難以理解.

1900/1/1 0:00:00
比特幣:虛擬貨幣和印刷廠的冥幣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因為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的信仰者,也很敬佩巴菲特做慈善的行為,筆者關注到了今年巴菲特的慈善午餐被一位中國人拍下了,名字叫孫宇晨,在網上挺火的,90后創業者,北大歷史系,馬云門徒,巴菲特午餐.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