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價格 以太坊價格
Ctrl+D 以太坊價格
ads
首頁 > FTX > Info

元宇宙:萬字深研:元宇宙應該是生產力工具 而不只是游戲娛樂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我是 Odaily星球日報的創始人 Mandy ,Odaily 近期與 36Kr 聯合出品了一檔聚焦元宇宙發展的系列音頻欄目《元宇宙大爆炸》,每周二、四都會出現在星球日報的官方賬號和喜馬拉雅的推薦位。將由我對話生態中的相關從業者、投資人、藝術家等,希望給你帶來新鮮的觀點與啟發。

第一期的嘉賓是火鳳資本合伙人陳悅天,陳悅天在中國市場有十年的早期投資經驗,歷任創新工場投資總監,辰海資本合伙人,投資案例有翻翻動漫、橙光66RPG 、繪夢文化、SNH48 、米未傳媒等,同時他也非常關注加密行業的發展,并于早期就布局了一些今天被歸為元宇宙賽道的公司。

我們聊到了元宇宙是什么,不是什么,有哪些有趣的細分賽道與創業公司,大廠能否實現元宇宙,Web2.0 和Web3.0 的公司分別面臨的機遇挑戰,元宇宙實現之路上需要哪些關鍵技術組件的成熟、游戲和元宇宙的關系等等。

因為希望與更多人分享其中的精彩觀點,我將音頻整理為了文字,供大家收藏閱讀,對元宇宙感興趣的朋友也記得訂閱我們的音頻欄目,關注更新。

Mandy:先請悅天給我們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以及為什么你跟元宇宙有關系。

陳悅天:謝謝 Odaily 星球日報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來聊一聊關于元宇宙的話題。我是火鳳資本的合伙人陳悅天,火鳳資本是我在 2011 年成立的一家 100% 自己的投資公司。

我們有一支股權基金,股權基金的主要投資有三個重要的方向:

第一是青年文化,就是我原來的主戰場,包括原來的漫畫、動畫、小說、綜藝、電視劇、電影這些 IP 類資產,包括游戲這些內容類的公司,它主要面向 15-25 歲的受眾人群,提供他們最喜歡的文化娛樂內容,是內容公司的投資。

第二個方向叫做社群消費品:有文化屬性的、有社群屬性的這種消費產品,區別于原來的品牌消費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美妝、護膚、服裝、鞋旅、食品這些,主要投資像JK、蘿裙、漢服、手辦、潮玩、球星卡,還有可能未來出現社群文化屬性的、符合亞文化圈層特點、受青年群體喜愛的消費品。

第三個是下一代社交網絡,用 Crypto 圈子的話語體系就是說,上一代是Web2 ,現在要投 Web3 ,Web2 存在很多問題,太中心化了,綁架用戶數據,還有壟斷問題,對于生態的長期繁榮也帶來很多問題。Web3 理論上應該回歸到互聯網的本質——互聯互通,build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的基礎設施,以此來期待下一個基于此的社交網絡誕生,這是火鳳主要投資的三個主題。

談到前面說元宇宙這件事兒,其實很好玩,我是 2019、2020 年投了幾家公司。這些公司在 2021 年初還不被稱為元宇宙公司,當時元宇宙的概念市場上被叫做偽概念,純營銷概念,很多行業里的朋友們都說這是騙子才提的。

但是經過半年的發酵和發展,現在大家對“元宇宙”的認知就很不同了,我投的技術基礎的底層的公司,有很多是為游戲做服務的公司,比如 19 年我投的蔚領云游戲,還有去年投資的 RCT.AI,做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這批公司在 2021 年的下半年逐步開始被發現和 Metaverse 很有關系,被歸類到了 Metaverse 領域。

我跟 Metaverse 還有另外一個淵源,就是如果要建立一個 Web3 為底層的沉浸式互聯網網絡,目標是讓大部分人花很多的時間生活在線上空間、虛擬空間,那注定會存“數字資產需要確權”的問題,所以我個人其實 2013 年開始就關注數字資產領域的發展。2020 年我投資了 Mask Network ,他們是 Web3 比較先鋒的公司,我相信和整個 Metaverse 的發展是相關的。

最后就是我自己特別喜歡打游戲,2012、2013 年相識的游戲圈朋友,現在很多都已經把公司做得很大了,我經常會和他們深入探討,從游戲進入 Metaverse 的視角。

Mandy:確實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爆紅,只要能跟元宇宙稍微沾上點邊,一夜之間的都成了元宇宙概念創業,尤其是 Facebook 更名 Meta 之后,人人都在談論元宇宙,那悅天你認為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我們為什么需要它,它為什么是一個必然趨勢?

USDC流通量截至上周末已跌至約301億枚:金色財經報道,據Circle官網數據,4月27日至5月4日期間,Circle共發行約6億枚USDC,贖回約10億枚USDC,流通量減少約4億枚。過去30日,Circle共發行約23億枚USDC,贖回約49億枚USDC,流通量減少約26億枚。截止5月4日,USDC總流通量約為301億枚,資金儲備量為302億美元。[2023/5/8 14:50:20]

我們目前經常用來做教科書式回答的是 Roblox 給出的元宇宙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文明和經濟系統。這個“標準答案”你同意嗎?

陳悅天:確實,就是自 Facebook 改名 Meta 開始,元宇宙才開始真正意義上被大家承認吧。然后隨著微軟、英偉達等等宣布跟進,大家看到了 Metaverse 的在技術上已經準備好進入一個探索階段的狀態。

我不太能說元宇宙是什么,但是我可以先說一些不是什么。為什么我們需要定義和概念,就是大家不知道它是什么,我們才存在討論的空間,如果是非常明確的話,科普、學習什么的就沒有必要進行了。

比如說我現在提互聯網,所有人都知道互聯網是什么,我現在提電子商務,所有人也都知道電子商務是什么。但是我們要回到這些詞的原發性的,比如說我們去看 Bill Gates ,大概在 1995 年左右,接受采訪,主持人問他說:what is internet?Bill Gates 解釋了半天,那個主持人說那這些事情我們現在的電視和報紙不能做嗎?

大家不理解就是為什么要有互聯網這樣的東西基于計算機傳遞訊息,這個東西好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所以說新事物的原發的初期,大家不一定能講明白是什么,但是在里面做的人大概知道往什么方向做,他可能不明確的明白,但他理論上應該比旁觀者和討論的人更明白。

所以第一是,因為早期大量的用戶并沒有進入這個市場,也沒有用上這些應用,所以他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這些概念很新,所以我們現在才要討論。

第二是這個概念的定義,肯定不是科幻小說作者所描述、批判的那個世界,他們的小說需要編造一些情節和設定讓你能夠引起共鳴,但那不是未來世界的樣子(賽博朋克那種)。未來世界可能會和想象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它可能會變成文化模因存在于大家的潛意識,但絕對不會是明確的小說描述的那個樣子。

當我們說元宇宙是什么,可能可以嘗試從一些向下的屬性層面去定義。

比如說馬化騰會說那個東西叫全真互聯網,全真互聯網的意思是說這個東西還是個互聯網,它只是又全又真。但是 Metaverse 步發展到后面可能不是互聯網,就像我們談論移動互聯網的時候,你倒過去想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領軍創業公司,是當年互聯網公司真的能做的嗎?如果是真的能做的話,移動互聯網的巨頭就不會誕生了。

所以元宇宙在我看起來是一個移動互聯網比之于互聯網,這么大的一個機會。

具體的實現但我們等一下可以聊一些技術棧,我們先說說我認為元宇宙可能最終會達成的目標。目標的這個問題是這樣:元宇宙和賽博空間、數字空間到底有什么差別?比如說我們現在打開手機去看自己的微信的使用時間,可能是在六到八個小時之間,那我們能夠認為在微信上面花的這個六到八個小時時間就已經是 Metaverse 了嗎?

應該也不是,所以它仍然會有差別,我們再去看我們其他的手機上的 APP ,其實我們醒著的時間大部分時間已經跟我們的手機脫不開了。

我認為 Metaverse 是要讓人沉浸地生活在線上世界,沉浸很重要,就是通過視覺去吸收大量的信息。跟這個虛擬世界有非常直觀的交互,像什么呢,有點像鼠標和圖形界面被發明之前的互聯網和發明之后的互聯網,發明之前的 PC 和發明之后的 PC 。

Metaverse 可能依賴于現有的一些基礎設施,但它的目標是什么,是讓人以足夠長的時間生活在虛擬空間里,沉浸式地生活在虛擬空間里面,我大概也想過一開始的突破口在哪里,我認為一開始的突破口不一定在現在大家都在談論的游戲娛樂,它理論上應該還是一種生產力工具。

Yuga Labs聯創建議通過建立允許列表來維持NFT創作者版稅:11月9日消息,Yuga Labs聯合創始人Wylie Aronow建議設立一個允許列表,該列表將檢查錢包地址和已知尊重版稅的智能合約,以維持新NFT合約的創作者版稅。如果該允許列表檢測到來自尊重版稅的NFT市場的智能合約交易請求,才會發生交易。[2022/11/9 12:36:37]

當我們回想,移動互聯網給大家帶來的生活改變其實很多是生產關系上的改變,在移動互聯網推行之前,其實外賣、打車、電商是沒有這么便捷的,它可能存在于原來的 PC 互聯網上,但是它沒有那么便捷。

就比如說你看有微信之后的義烏小店主和有微信之前的義烏小店主,他們在 QQ 上面的行為肯定也變得不同了,所以我覺得就這里面存在很大的革新的空間,因此我們說到目標是什么,目標是在新的技術架構當中,誕生新的生產關系。

所以理論上第一波發展起來的應該不是游戲和娛樂,真的能夠達成足夠大滲透量的應用是工作,是讓你能夠在里面賺錢,然后讓你把沉浸式的這種元宇宙體驗作為一種生產力工具提供給大家,所以這個是我認為的元宇宙。

像你談到的 Roblox 對概念的提法,它進行了一些描述,但沒有講到元宇宙的目標到底是什么,我認為是作為效率工具讓大家足夠長的時間生活在里面,不應該只滿足娛樂生活需求。現在這樣去描述,大家總是在討論游戲、VR ,我覺得應該把眼光抽離出來一些。

Mandy:剛才這一段非常有意思。其實前人在試圖理解未來世界的候往往會用自己熟悉的東西去做類比,悅天有沒有看過一個 2002 年的科幻電影,湯姆·克魯斯演的《少數派報告》,它里面想到了每個人都用移動端去看內容,一個人走到地鐵上,在電子報紙架上拿著一張虛擬報紙看資訊,但它想象不到每個人未來都會有自己的智能終端。主角看自己家人的全息影像錄像,影像畫質已經那么牛了,卻還存在圓圓的光碟里,他想不到這些能存在云上。

所以我覺得肯定我們肯定沒法描繪終極形態,而只能用一些現有的東西然后去些類比。所以是大家可能都在從自己認知的角度去做出對元宇宙的解析。

昨天我看到 Disney 的 CEO 他在一個對話里面講說元宇宙是迪士尼的未來,線下樂園+線上的 Disney+ 數字平臺,讓他們可能是最適合搭建元宇宙的人,未來小朋友可以在迪士尼元宇宙里面跟公主共進晚餐,跟漫威超級英雄冒險。

最近我也在很多科技媒體看到各種文章,標題都是 XX 才是元宇宙,AR 才是真正的元宇宙、VR 才是真正元于宇宙,甚至 Discord 才是元宇宙,做硬件的、做游戲的、做虛擬偶像、做主題樂園的,大家都是元宇宙創業者。

但就像悅天說的,你要是說沉浸體驗+身份認證就是元宇宙的話,這個太同一套了,QQ 也是一個元宇宙,有 Q 幣,數字身份,有 QQ 秀做為外觀。

我就想問問,第一是你覺得我們需要這么多元宇宙嗎,大家都造自己的元宇宙,最后怎么共融?第二是到底誰是這里面舉足輕重的領軍角色?哪些根本是偽概念?悅天一直在看項目,有沒有看到一些視角很新、很有創意,又或是太扯了、完全偽概念的值得分享的項目?

陳悅天:對,元宇宙就是一個筐,大家什么東西都往里面裝。

就是因為大家沒有辦法明確定義,是它又是個熱詞,你貼上就有流量就有關注,很多公司就出于流量和關注的角度都會去貼一貼。然后我順著你剛才描述的這些逐步來說一說。

迪士尼的例子很好玩,我線上有一個 Metaverse ,線下那個樂園也還在繼續經營,但是這件事情其實是矛盾的,因為最終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一天就是 24 個小時,你得花 6 到 8 個小時睡覺,剩下來十幾個小時娛樂還得工作。你就算休息一天,你陪你家小孩去迪斯尼樂園玩去 10 個小時都累得不行了。

所以說如果有一個 Metaverse 在線上,它的那個邏輯 Metaverse 最終是讓我們花足夠多的時間沉浸式地生存在這個虛擬空間里面,它某種程度上跟我們的線下場景就是沖突的。不存在線下的樂園能夠經營得很好,同時線上的那個 Metaverse 也經營得很好,因為時間有限,大家最終就是在搶奪這一塊非常有限的時間。

Astar創始人:日本最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計劃投入超5000億日元開發Web3基礎設施:11月8日消息,日本公鏈Astar Network創始人 Sota Watanabe 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日本最大移動運營商 NTT DoCoMo 總裁在記者會上宣布,該公司將投入 5000 億至 6000 億日元(約合 34 億 至 40 億美元)開發 Web3 相關的基礎設施和服務,主要是基于區塊鏈技術。NTT DoCoMo 還將成立一家專注于 Web3 的新公司,并從 2023 財年開始運營。[2022/11/8 12:32:31]

我上個禮拜正好參加了一個沉浸式的全球峰會,瑞安地產的副總出來分享,他說有一次很好玩,因為瑞安地產也經營上海的新天地,他們發現他們的新天地里面突然多出來了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拿著手機在掃來掃去,然后發現有一家公司未經他們允許在新天地里面裝載了很多的虛擬的場景和物品讓大家去找。這件事情讓瑞安地產的人突然之間意識到,雖然他們擁有這個地方的物權和管理權,但在虛擬空間當中這塊權益不屬于他,但他也不知道如何能夠把這些權益拿過來。

所以說到 Metaverse ,哪怕用 AR 技術,你最起碼那邊得有一堵墻、一幢樓,你才能在上面去做廣告、裝置或者吸引人的東西。但是這兩塊權利現在是割裂的,因為線上的那個世界現在是不可控的,每個人的設備里面,每個人的 AR 眼鏡里面,假設按照我們看到的推薦邏輯的話,可能信息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東西的 AR 在虛擬空間當中的權利定義其實是非常模糊的,因此主題公園能做成 Metaverse 我是不相信的。

繼續說我碰到的跟我聊元宇宙我不信的,非沉浸式的社交軟件說他們要做元宇宙,我不相信。

如果它還是一個 2D 平面的東西,還是一個 PC 屏幕的東西,那跟我們原來互聯網有什么差別?所以某種程度上沉浸、融入空間是很重要的。是不是叫全真互聯網不重要,是不是互聯網也不重要,但是沉浸這件事情很重要,空間感很重要,你得進去。

在 Metaverse 里面,在那個虛擬空間,你的意識在那里,也就是說你認為你人在那里,但又不能像現實世界那么麻煩,因為它還是一個賽博空間,理論上它的操控感應該是更好的,現實世界有很多限制,所以我認為操控感更好是指,我做很多事情的效率要高過在物理世界里。

就比如說開會,為什么 Workroom 是個很好的應用,那有一些朋友在加拿大,有一些朋友在日本,有一些朋友在歐洲,大家要在一個會議室里面,就只能通過一個沉浸式的 Metaverse 來交流。但是如果它還是一個PC屏幕的,那這個沉浸感在哪里?

再比有的A股公司,做了一個所謂的元宇宙游戲,就成為了 Metaverse 概念股公司。但游戲跟你的業務有什么關系嗎?娛樂占領的時間不是增量市場,是原來你已經被移動 APP 和 PC 互聯網激烈爭奪的 8 個小時的生活娛樂時間。

元宇宙實際上應該是什么呢?應該是就像我剛才所說,微信為什么每天打開這么多時間,大家除了跟自己的家人朋友聊天之外,有很多是跟工作伙伴在聊天,其實它是一半的生活場景、一半的工作場景,是我剛才所說的效率工具。

微軟為什么要進入這個市場?是憑借著 windows 和 office 這么多年養成的用戶習慣,它在終端用戶這邊是很有影響力的。如果我的工作場景因為會議軟件、因為 Metaverse 、被顛覆的話,微軟的基石就沒了。所以看到 Horizon 和 Workroom 的起勢,微軟就得迅速跟進,因為那是真正的主戰場。

所以我覺得大家都有一些誤解,就只聚焦聊游戲,聊 VR 。其實你現在需要效率工具,需要提升大家的生產力,然后在上面有更多的協作空間。

而且賣 VR 設備不像手機,智能手機誕生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手機,手機的升級版本叫智能手機,所以它潛在市場規模轉化率很高,潛在轉化出來的數量很大。但是 VR 不是, VR 很像當年賣電腦,喬布斯賣電腦,并不是每個人已經有電腦了,我就是要把這個沒有的市場創造出來。

美國塔吉特百貨公司現在在一些商店出售比特幣硬件錢包:金色財經報道,Bitcoin Archive在社交媒體上稱,美國塔吉特百貨公司現在在一些商店出售比特幣硬件錢包。[2022/10/12 10:31:41]

那個時候他做了什么,他做了提升,提升好的產品、提升用戶體驗、做 UI 界面、做鼠標、做計算器、做編輯工具、做畫圖軟件,然后大家發現電腦可以做到效率提升。

所以說應該要進工作場景,而不是娛樂生活場景,工作場景是增量市場,增量市場才值得做,也容易做,現在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

Mandy:說到產品迭代和提升,咱們剛才也聊到一眾互聯網大廠也相繼入局元宇宙賽道。除了 Facebook ,微軟 CEO 也表示在建立一個企業元宇宙,騰訊持續研發開放世界類游戲,字節跳動高價收 VR 廠商 Pico ,投資上線元宇宙游戲「重啟世界」……

但是,很多聲音會認為,互聯網巨頭是進入元宇宙時代最大的阻礙,因為他們實際上站在所有權經濟的對立面,在大廠的元宇宙世界里,你永遠無法獲得一切數字資產的所有權。比如如果對標我們前面的八要素,身份、社交關系、沉浸感這些肯定是巨頭已經累積的優勢,但數字文明和經濟系統是 Web3 時代的公司在致力去做的。

你是在平臺內,要給平臺納重稅,數據也屬于平臺,這很不“元宇宙”,所以話說回來,你覺得巨頭能做出元宇宙嗎?或者說,Web2.0 的公司跟 Web3.0 的公司在實現元宇宙的路上,分別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陳悅天:區塊鏈行業的人很熱衷于討論 Web3 ,但互聯網圈子還不太說這個事情,可能還沒有進入這個思考邏輯的底層吧。

我覺得是這樣,當我們討論 Metaverse 到底會是誰去構建的,我認為會有三種力量。

第一是 PGC , PGC 的就是大公司,他要做很底層的東西。比如說我們看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可能他們要做 Android 操作系統,去定義設備和交互標準。再比如說 iOS 把整個圖形化的標準定義出來,大公司要去做這些, PGC 的、高品質的、設定標準的東西。

第二是 UGC ,因為大廠不可能做所有東西,畢竟整個市場非常大,如果裹挾著這么多用戶去進入 Metaverse 的話,他們一定做不過來,所以他們應該會發展生態,發展生態之后就會有很多 UGC 出來,這些 UGC 會以什么形式做我們也不知道,可能是單個用戶做非常好的作品,也可能是單個用戶做別好用的工具軟件。

這個過程在移動互聯網當中也發生過,創業公司拿 VC 的錢所一些有前景、有創新的東西,很多移動互聯網巨頭就是這么誕生的。在 Web3 的世界里,或許它是 DAO ,一堆特別有理想的年輕人基于互聯網協作關系自發地更新東西,然后做出來了一個產品,它們是我定義的 UGC 。

第三部分我認為是過去 10 年發展出的 AIGC ,因為如果它是沉浸式的內容消費,靠人類的生產力生產不過來,因為大家體驗消費內容的速度,可能要比那生產的效率高,所以它必定會依賴很多的 AIGC 。

實際上應該是 PGC 、UGC 、AIGC 一起來做,AIGC 是不是在最后不一定,AIGC 可能一開始在 PGC 和 UGC 的過程當中就在同步發生。但是理論上 UGC 應該晚于 PGC ,因為一開始技術的硬件、軟件、底層的標準都是大公司在那定義,這些東西普通人也投不起,也做不出來,所以設備層面,還是大公司引領。

所以我們也不能非常抱有敵意的說大廠別進元宇宙,你們做出來的元宇宙我們不玩。因為事實是,你如果不承認他們做的東西,不愿意進去,你可能連硬件都沒得用。用什么呢?用一個開源的 VR 眼鏡嗎?你就算開源了也沒人愿意生產,你自發生產嗎?3D ?打印嗎?所以從技術實現的角度,大家不用這么抵觸大公司。

Mandy:我覺得可能國內的從業者普遍倒沒有這么大的抵觸情緒,主要還是海外核心的Web3 創業社群,對于 Facebook 的敵意還是比較大的,可能中文互聯網大家對于所有權經濟這個事情討論得不算太深很多,但在海外加密社區這肯定是個近年都熱議的事。悅天對數據所有權,對數字資產所有權這些東西的信仰深嗎?

Coinbase取消了對華爾街幾家大銀行員工的招聘邀請:6月10日消息,來自至少10家最大的華爾街金融公司的員工接受了Coinbase的入職邀請并已離職欲加入Coinbase,結果公司取消了他們的聘用邀請。Coinbase 發言人拒絕就此發表評論。這些受影響的員工來自瑞士信貸集團、高盛、Capital One Financial等銀行、Millennium Management和AQR Capital Management等對沖基金,Uber、亞馬遜、Meta、Twitter和TikTok等科技公司。

隨著加密貨幣價格的暴跌,自2021年4月首次公開募股以來,Coinbase的股價已下跌超過70%,而該公司的全職員工從一年前的大約1,700人激增至4,948人。

此前消息,本月,Coinbase宣布暫停招聘并取消部分已發放錄用通知,Coinbase還被取消錄用的員工啟動人才數據庫Coinbase Talent Hub。(彭博社)[2022/6/10 4:16:07]

陳悅天:我覺得整個在 Web2 的發展過程當中肯定有一些東西是跑偏的,比如說在 Facebook 之前,Google 是可以索引互聯網上面的所有東西,但因為Web2筑了個墻,所有的數據自己用,還做了一個商業模式叫做“推薦廣告”。

你的燃料就是用戶數據,那用戶數據你問他要的時候,公司說沒我的產品你也沒有辦法生產數據,所以這個數據到底是屬于用戶的,還是一部分屬于公司,說不清了,其實就算在法理上面也是講不清楚的。你可以說是大家共生做出來的,因為公司方講的有道理,沒我這個軟件,你有這個數據嗎?所以 Web2 里面肯定有跑偏的東西。

比如說,我覺得廣告驅動的互聯網有很多不好的東西,因為它講到底事流量驅動的,最有流量的東西是什么呢?就是黃賭、爭議、敵意、吵架。微博上面已經算很好了,在推特上面看看,就各種小群體相互之間的輿論針對,這些對人類社會的和諧肯定有損傷的,所以廣告模型驅動的流量、驅動的互聯網應該從底層被打掉。

所以 Web3 里面我們經常探討創作者經濟,你應該做一些原生的協議。創作者、開發者基于這些原生的協議,自然而然就收到錢,因為我創造了好東西,所以大家付我錢。相當于如果我賣給你一個特別好吃的漢堡,就值十美元。另外一個東西不好吃,就值一美元,特別垃圾的信息則不值錢。有價值的模型,基于這些協議,消費者能夠為高質量內容付費,而不只是娛樂。

我覺得創作者經濟確實應該替代廣告經濟,但用戶數據所有權完全屬于用戶自己,這個事情也有點極端。

Mandy:確實是,我感覺大家這兩年好像不太聊這么底層的愿景了。我記得 18、19 年這種探討很多,就是說區塊鏈的愿景本身就是重塑原來開放互聯網的愿景。大家會探討說,移動互聯網是不是就是互聯網史上的一段歧途,因為搶占用戶時長和心智,在封閉的空間里打擦邊球、采集用戶數據等等,都跟互聯網一開始的愿景背道而馳。

所以我覺得可能海外加密創業者實現路徑上,就是比較極端的,就是要從在他們手里到完全不能讓他們碰,保存在我們每個人手里,對吧?

陳悅天:對,我覺得這件事情,它要把現在的整個互聯網架構改很多,比如說用戶數據存在里呢?理論上按照 Web3 的想法的話應該分布式存儲,然后同時達成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計算、分布式傳輸三個東西。在這基礎上再架一層協議,有點像 OS 層和應用層的東西,如果把現在的 Facebook、Google 做的東西都去中心化,那需要很大的顛覆、很長時間。

實際情況是,大家現在還在處理第一步的問題,剛才聊到的數據存儲、計算和傳輸,然后才是創作者經濟的逐漸崛起,創造新的模式,再看看上面會誕生什么應用。

Mandy:雖然游戲可能不是最終元宇宙的落點,但畢竟是我們討論的第一站和最接近的雛形。

從 Minecraft 到 Roblox ,到 Decentraland 、 The Sandbox ,再到今年大火的 Axie Infinity 這樣的 P2E 區塊鏈游戲,開放世界游戲一直是人們理解數字化身份、和元宇宙雛形最具象的形式,近期也是鏈游的爆發期。

你在玩什么游戲?有對什么類型特別有興趣嗎?你對元宇宙游戲的終極想象是?

陳悅天:我打游戲時間可久了,我 1989 年就有第一臺 Game Boy 一直在打,所以應該是游戲老玩家了。從 PC 到 PlayStation 、Switch 什么的主機游戲,什么都玩的。

說到游戲,大家有時會把游戲和 Metaverse 的概念混為一談,是因為它們用到了類似的技術,都想把設備里面的、或者屏幕上面的東西做得足夠擬真,欺騙你的眼睛,大部分的人接受信息都從眼睛來,所以它就是想辦法欺騙你的眼睛。

然后我們來回顧整個游戲行業在中國是什么樣的地位,很有意思。游戲行業對于中國互聯網其實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從來沒有人敢提,在大眾的認知當中,大家覺得互聯網是互聯網,游戲是游戲,但其實不是。

2000 年的時候那時候泡沫破裂過一次,很多中國納斯達克上市企業撐不住了,網易要退市了,那個時候出來了什么商業模式,第一個就是 SP 業務,SP 業務就是給你發垃圾短信,叫你強制扣費,這樣的商業模式救活了第一批的現金流。

第二個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就是游戲,2002 年陳天橋從韓國引進《傳奇》。引進《傳奇》之后盛大多厲害?盛大是當時全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陳天橋是當時互聯網圈子里面的首富,閻焱因為這個投資項目在中國投資圈封神。不過后來陳天橋生病,盛大某種程度上是被迫解散的。

不然理論上來說,不存在騰訊什么事情,2010 年之前的中國互聯網,陳天橋做的很多產業布局和前瞻性是非常強的,很多老盛大的人至今活躍在中國游戲的第一線,游戲是一個極好的商業模式,特別適合互聯網。

因為人們愿意為游戲產品掏錢,中間如果沒有發行商,沒有渠道商,錢直接到開發公司的口袋里面,那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所以米哈游才能做那么大,這是一個毛利和凈利都極高的模型。

游戲公司還為什么重要,游戲公司引領硬件設備的革新,我們看 90 年代圖形引擎是怎么出來的,是硅谷的天才程序員 Mark 做《毀滅戰士》到《雷神之錘》,在做《雷神之錘》的過程當中他認為說我 2D 卷軸動畫的擬 3D 的效果不行了,我一定要做個真 3D 空間,所以那個時候他搞出來一個東西,叫 Graphic Engine ,是他取的名字 Graphic Engine 。

而且這個天才程序員就真的是特別硅谷,特別開源他每次做出來新一代引擎,都會把老引擎的代碼全都開源放在網上,所以整個圖形引擎行業才會進化的那么快。

所以正是因為有大量的人想跑真 3D ,才有真 3D 游戲這個概念,才會出現顯卡這個行業,才會出現我們最早用的“巫顯卡”,后面才有 NVIDIA ,然后一直迭代。所以你可以認為 NVIDIA 的銷售都是游戲行業養起來的。

只不過 NVIDIA 的顯卡后來能夠被用在 AI 的深度學習,還可以用在計算機視覺識別、能源車、挖礦的并行計算等,但原發性的計算機硬件的算力需求,其實最厲害的就是圖形引擎,圖形引擎服務的最大的行業就是游戲,所以游戲行業是真正引領潮流的。

所以我在 2019 年為什么要投那家云游戲公司,我就覺得說如果本地計算可以擺脫獨立的顯卡,游戲產品都能放云端計算,理論上本地計算的所有東西都可以放云端。所以這恰是真正意義上本地算力云化的開始,所以我才會去投那家云游戲公司,現實證明狀態也不錯。

所以游戲行業很重要,騰訊從來不提自己是全球最大的游戲公司,但實際上它就是全球最大的游戲公司。網易宣傳很低調,它其實是全球第三大的游戲公司,現在米哈游要成第三家了,甚至要超過網易了。

游戲對于互聯網很重要,不管是從商業模式,還是開發架構,或從硬件引領上面,都非常重要,今年區塊鏈領域,很明確的一個討論主題就是 GameFi 。今年一共有三波,第一波是 DeFi 、然后第二波討論 NFT ,第三波是討論 GameFi ,我也在密集的看一些 GameFi 項目。

為什么要看 GameFi ,因為在我回顧產業史,覺得游戲行業之于中國互聯網,就相當于 GameFi 之于區塊鏈。

GameFi 的游戲玩家本來就是愿意付錢的,這個市場很好,區塊鏈玩家又因為買了游戲里面的 NFT ,覺得我這個買的 NFT 很有用,我買了一塊地,建了我的城,買了一個特別好的小精靈可以戰斗,這個 NFT 很有用。有用就會產生更多的消費,同時它游戲本身體驗層面也做得不錯。

我們回顧產業史,現在的游戲像 Axie Infinity ,很多人說這個東西不就是東南亞這些沒有工作的人打工賺錢,養家糊口嗎?但 Axie 這個游戲不好玩。

但我們回看,陳天橋引進的《傳奇》當時好玩嗎?《傳奇》引進的時候,我們單機游戲的人全部都在玩《暗黑破壞城二》,《暗黑破壞城二》不管從游戲性故事性、系統設計、畫面感、流暢度來講哪個不比傳奇強。

但為什么傳奇最后能夠養出盛大這么大一家公司?就是因為新技術網游用在這樣一個行業當中,其實是有突破性的體驗的。然后他還養出來了一個打金工作室生態。全中國有無數的打金工作室,然后大家愿意付出時間,陪有錢的大哥消費,那這不是和現在 Axie 有共同之處嗎?而且這還是一個能夠運轉的經濟模型,更不用說市場上面開發的大量的鏈游的產品,鏈游的產品其實在不斷的迭代。

現在大家感覺,很多鏈游像當年網頁的游戲,是很土的產品。但實際上已經有一些3A游戲在計劃之中。我們回看從 2002 年引進《傳奇》到 2007 年《魔獸世界》,五年時間網游變成什么樣子了,可以想想移動游戲領域, 2013 年才剛剛開始爆發,五年后 2018 年出來了《崩壞三》。

所以千萬不要說一個新出來的游戲行業的游戲性和畫面感體驗不夠好,因為這個行業的產品品質的提升一向非常快,這個東西再配上區塊鏈、 NFT 、和完整的經濟生態,會讓整個區塊鏈經濟更繁榮。

歷史是可以給大家所有答案,只不過它不會明確的把答案告訴你。

Mandy:剛才說到游戲體驗的提升需求驅動硬件的迭代,那最后咱們來聊聊技術吧。

現在經常在探討的,一個是很多元宇宙創業都在做消費級硬件,VR 頭戴設備,觸感手套,可穿戴等等,一個是企業級硬件,以前攝影測量相機可以讓我們在地圖上看實時的街景,以后是不是可以實現虛擬化、實時渲染和同步更新在現實世界場景里,讓我們可以在家里就能逛主題樂園、逛商場?

在悅天看來,元宇宙實現路上還需要哪些硬件基礎設施或組件,或其他關鍵性技術的成熟?什么樣的團隊在你看來有機會搶占先機?他們在這個元宇宙這個實現過程里有多重要?

陳悅天:大家提到的更多是用戶端和消費者端,但實際上整個 Metaverse 范圍劃定的技術棧,肯定是超過 VR 和 AR 設備的。它應該是從服務端到消費者端, Server 到 Client 的完整技術棧。

Server 端會有些什么東西?云存儲、云計算、云傳輸。然后這里面會有哪些公司呢?比如說數據中心公司,會有一些 CDN 公司,會有顯卡公司和顯示芯片公司,這些東西都是基礎。

從架構考慮,還得實現中心化計算機房和邊緣計算配合起來的一個計算網絡,然后再完成存儲計算,還有傳輸的這個過程——云渲染需要有很大的提高,因為理論上要沉浸地進入 Metaverse ,世界得展現的逼真。就像我剛才說到的云渲染原來是給 3D 動畫用的、是給視效公司用的。但是現在可以直接給游戲公司用了。

從 Server 端到 Client 端中間還有一些中間件。中間件有什么呢——渲染引擎,國外和國內都有一些公司在做。

還有 AI ,我剛才提到 AI 對 Metaverse 里面的內容生成很有幫助,要做 AI ?NPC ,做用戶行為學習,然后以此來模仿你的行為。未來你就算睡覺,可能你的 Metaverse Being 也在做事,所以AI公司在里面也很重要。

然后還有確權,所以區塊鏈公司很重要。

還有全息顯示技術,全息會晚于 AR 。因為它得有這樣一個真實世界的投影,所有的物權問題、顯示技術全都解決,才開始有全息展示,為什么要全息?在真實的物理場景當中展現一個虛擬的物體,才會需要全息。但如果一開始都是 VR 的世界的話就沒有必要。

所以它是有一個順序的,先有 VR 的終端設備,再有 AR 的終端設備,最后才會有全息的設備。

當然 VR 當中除了顯示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技術,比如說手套、力感應就這些東西。

然后這個講到終端的硬件設備, VR 和 AR 生態上面會有從 OS 到工具到軟件、到內容端的這樣一個生態的建立,基本相當于 Internet 所有的東西,在 VR 上面會重來一遍,而且我相信速度會很快,因為巨頭之前已經做過一遍了,他們很快就能把所有的組件都做完。

最后會有什么呢?我剛才說了是 PGG + UGG + AIGG ,AIGG 剛才講過了,PGC 大公司如何做 UGC 呢?UGG 會需要很多生產工具,大家看到 Roblox ,在 Cryoto 世界里看到 Sandbox 和 Cryptovoxels 這些 UGC 平臺和生產工具,這些也很重要,這加在一起時完整的技術棧。

至于新公司值不值得去做,我自己個人是抱悲觀的角度,巨頭很快就會跟隨過來了,這個信息差很小,窗口期很短,去做 Metaverse 的硬件我不看好。

《元宇宙大爆炸》欄目由 Odaily 星球日報與 36Kr 聯合出品,每周二、四更新,歡迎訂閱和轉發~

Tags:元宇宙ETAVERMETA元宇宙數字虛擬人圖片Thetan ArenaAnimversemetamask錢包一直不到賬

FTX
ANC: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之爭 DEX漁翁得利

根據Chainalysis的最新報告,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自2019年以來大幅增長,而同期活躍的中心化交易所的數量在下降.

1900/1/1 0:00:00
元宇宙:網易一年五次重金押注 虛擬人成為元宇宙入口的路還有多長?

10月,網易成功領投“虛擬人”生態公司次世文化。搶灘“元宇宙”賽道,在頭部互聯網公司中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已經是網易今年以來第五筆在虛擬人領域的投資了.

1900/1/1 0:00:00
SBF:權利的角斗場中 Web3 終將得勝

2020年7月,硅谷大型科技公司的創始人/ CEO 均被傳喚到國會參加反壟斷聽證會。亞馬遜的杰夫·貝佐斯、蘋果的蒂姆·庫克、Meta(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和谷歌的桑達·皮采前來捍衛.

1900/1/1 0:00:00
YAM:4大啟動板:Polkastarter 、Red Kite、Thorstarter、Binance Launchpad

在加密領域,早進者大獲成功。一些加密聚合器在獲得顯著吸引力時列出項目,以幫助潛在投資者跟蹤有前景的投資。當項目還處于早期階段時,很難識別它們,錯過其中一些項目可能意味著錯過巨大的潛在回報.

1900/1/1 0:00:00
比特幣:印度擬禁私人加密貨幣 推央行數字貨幣

印度正在準備一項監管加密貨幣的法案——「2021 年加密貨幣和官方數字貨幣的監管法案」,該法案將在 11 月 29 日開始的印度議會冬季會議上提交,旨在禁止印度的所有私人加密貨幣.

1900/1/1 0:00:00
TOKE:加密行業未來興衰 或將由這幾個國家的政策左右?

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監管領域,各國監管部門積累了多年經驗,從有效性和普適性來說可劃分為兩類監管手段:明確法律條文監管和沙盒監管兩類.

1900/1/1 0:00:00
ads